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
最初提出资源限制理论的卡尼曼认为,操作的有限性仅仅是由于心理资源有限所决定的。诺尔曼等扩大并精确化了资源的概念,区分出两种任务:一类是作业成绩已经达到了最佳水平,人再努力也不可能提高作业的成绩,这类任务称为“资料限制”任务;另一类是指通过增加更多的努力可以提高作业操作水平,这类任务称为“资源限制”任务。
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认知资源,完成每一项任务都需要运用心理资源,操作几项任务可以共用心理资源,但是人的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只要同时进行的两项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之和不超过人的心理资源的总量,那么同时操作就是可能的。认知得到的注意资源和唤醒是连在一起的,受情绪和药物等影响。
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自动占用认知资源,在认知系统中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人对认知资源的分配是灵活的,可以根据情境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或新异刺激上。
该理论可以解释许多实验结果,且不涉及信息加工阶段的分析,但最大缺陷是并未深入加工过程的内部,不能做出预测。
(2)双加工理论
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R. Shiffrin)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由适当的刺激引起,发生的比较快,也不影响其它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例如,初学一种动作技能时,需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经过不断练习,已经掌握这一技能后,就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注意了。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我们通常能同时做好几件事,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风景。
以上就是考研小编整理的“2022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预祝大家能考上理想的院校。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