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瓶颈理论、单通道模型)
过滤器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D. E. Broadbent)在双耳分听实验基础上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
布罗德本特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于是就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某种过滤器来对之加以调节,选择其中较少的信息,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类信息将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而其他信息则不让通过而完全消失。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之前,对输入信息的通过或拒绝完全是由刺激的物理属性决定的,不需要信息加工系统的高级分析阶段参与。布罗德本特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过滤器理论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它的“全或无”原则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注意分配等现象。
(2)衰减理论(鸡尾酒效应)
特瑞斯曼(A. Treisman)设计的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实验发现,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事先规定而去追随意义。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能通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根据这一发现,特瑞斯曼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不过,这种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两个通道都有,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其中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
特瑞斯曼还将阈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她认为,已储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有不同的兴奋阈限,非追随耳的信息由于受到衰减而强度减弱,因而难于识别,但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因为有较低的阈值,所以仍可激活而被识别。
(3)后期选择理论(反应选择模型)
依据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可以得到高级分析的实验结果,多伊奇等人提出了后期选择理论,后由诺尔曼加以完善。这种理论认为,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加工并加以识别。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与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主张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
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支持了这一观点,表明无论是单耳还是双耳听,都能识别输入的信息,如果所设计的条件相同,双耳能有相同的识别率。
这个模型能很好解释注意分配现象,但看起来是不经济的,因为它假设所有输入的信息都被中枢加工,这就不能很好解释早期选择现象。
(4)多阶段选择理论
约翰斯顿等人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其主要假设是:在进行选择之前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以上就是考研小编整理的“2022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预祝大家能考上理想的院校。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