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章节习题(2)

2020考研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章节习题(2)


  2020年历史学考研复习已经开始,在此整理了2020考研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章节习题(2),希望能帮助大家!  第…

2020考研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章节习题(2)

  2020年历史学考研复习已经开始,在此整理了2020考研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章节习题(2),希望能帮助大家!

  第六章 隋唐五代

  第三部分:章节练习题

  三、综合题

  1、隋唐时期兵制的变化

  答:隋及唐前期的军队实行征兵制,其核心又是府兵制。府兵沿自西魏、北周,起初是以六镇鲜卑人为骨干,收编关陇豪右乡兵部曲而组建的军队,具有较强的鲜卑部落兵制色彩,单立户籍,与一般民户分治。

  隋朝建立后,府兵在长期统一战争中不断扩大,汉族成分大量增加,民族色彩已趋消失。因此统治者改变了军民异籍的传统,令各地府兵“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平时虽是兵农合一,但府兵仍须定期服役,接受征发,相当于预备兵,故原有军府组织系统依然保留。经隋末动乱,隋朝府兵组织已基本瓦解,到唐初又重新组建。

  唐制:统领府兵的基层组织称为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每府1 200人至800人不一。府长官称折冲都尉,以下依次有团、队、火等级别。折冲府总数600有余(多时可能超出800),分布于全国,其中主要又在北方,关中即占三分之一以上。折冲府所辖府兵从当地有财力民户中拣选,原则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成丁而入,六十而免,每三年拣点一次以补充缺额。府兵被拣点后不得随意迁徙,只能在当地务农,农闲时由折冲府组织训练,轮流番上宿卫或接受征调作战。本人不承担国家赋役,但宿卫出征时的衣粮甲胄轻武器均需自备。

  折冲府分属于中央十六卫统领,宿卫事务亦由十六卫负责,但作战时则由朝廷另遣将帅,持兵部符节下折冲府调兵出征,战毕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此即唐朝府兵制之大略。不过在军队构成上,府兵仅可视作唐前期军队的核心而非全部,还有很多在府兵系统以外征发的军队。

  由于府兵轮流接受调动,数量有限,且首要任务为宿卫,故边疆作战往往需要临时补充兵源。此类临时增兵皆从一般民户中募集,称为“兵募”,但带有强制性,实际上仍是征兵。征募原则亦为先取富强多丁,装备由州县供应,不足则自备。征募期内免赋役,口粮给养亦由国家提供。在唐前期边疆战事所用军队中,兵募比例甚大。起初酬赏措施执行较好,立功可授勋官勋田,百姓自愿应募者多。后来随着战争频繁,酬赏不行,服役期又往往被抑留延长,人多逃避,故成为普遍差点征发。

  另外随边疆拓展,大批蕃族内附,多被安置于边地附近,有事接受征调作战,是为蕃兵。蕃兵兵牧合一,骁勇善战,又自备鞍马,不占正规兵额,唐朝对外作战颇赖其力。上述制度虽为隋唐的边疆开拓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时间既久,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府兵逃亡渐多,一般民户规避兵募,兵额不能维持。在伍者亦士气低落,作战能力下降。究其原因,其一是由于边防线延长,战事频繁,兵役日趋沉重,军士常久戍不归。其二是军士身份日趋低下,常被官员权贵差使服杂役,民间遂以当兵为辱。其三,随着土地兼并发展和均田制的破坏,广大服兵役的农民失去了经济支撑,少数富人又倚势逃避服役,先取富强多丁的征发原则也难以维持。迫于形势,制度不得不变。

  玄宗时,京城番上的府兵严重缺员,朝廷乃从民间招募精壮代为承担宿卫任务,称长从宿卫,后又更名彍骑,共达12万人。此后各地府兵逃死者不补,府兵制逐渐瓦解。在边疆,也同样招募精壮,长征长镇,允许携带家口,官给田地屋宅给养装备,称为长征健儿,亦称官健。轮差府兵、兵募远戍的做法也告废止。“是后州郡之间,永无征发之役”,征兵制已为募兵制所取代。长征健儿(官健)代替轮番镇防的府兵及兵募,与长从宿卫(骑)代替府兵轮番宿卫京师,是唐代兵制变革中的两个重要内容这种变革使召募制的雇佣兵职业兵代替了征兵制的义务兵,是中国中古兵制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到唐朝后期,征兵制仅仅留有少许残余,主要为临时征发、保卫地方之民兵,称为团结兵。团结兵不入正规军籍,亦不长期脱离生产,只是募兵的补充形式。


2020考研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章节习题(2)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