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的备考误区

考研教育学的备考误区


  考研教育学的复习中,有些误区需要同学们引起注意。小编为考生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熟读大纲解析,必定万无一失。…

考研教育学的备考误区

  考研教育学的复习中,有些误区需要同学们引起注意。小编为考生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熟读大纲解析,必定万无一失。”

  参加过考研的人一般都知道,如果把政治大纲弄透彻,那么政治往往能得高分。那是因为政治大纲解析的编写者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而教育学大纲解析是由不同院校或出版社自行编写,难免有一些内容在大纲解析中没有提及。比如2008年真题:“感情丰富、敏感多疑属于哪种气质类型(选择);试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简答第2小题)。”这是大多数大纲解析没有涉及到或者只用一句话提到,并没有展开分析,甚至还有一些考题的考点是某些版本的大纲解析完全没有提及的内容。

  出现在市场上的统考课“大纲解析”的相关书籍非常多,很难说哪本更权威或者哪本更全面,建议考生根据自己复习的情况选取1-2本,最好选取一本报考院校编着的版本(也许在阅卷时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大纲指导下充分利用各门课的经典教材,而这需要一定复习时间为前提。

  误区二:“只需记熟考点,无须笔头练习。”

  其实,教育学这样的文科学科也需要笔头练习,对于客观题,适度的练习可以起到强化记忆、检查复习效果、避免盲目自信的作用。而对于主观题,虽然笔头练习比较花费时间,但是充分的练习可以找到好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还可以从枯燥的读背记忆中解放出来,加深知识点的印象。特别是面对“采点给分”的阅卷方式,没有足够的笔头练习作基础,到了考场很可能找不到答题的感觉或者因为思路混乱不能答到“得分点”上去。

  近几年教育学统考试卷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题目开始变活,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对于那些不讲方法、盲目死记硬背的考生就会觉得题目“难”了。根据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趋势,以后的考试必定越来越注重能力和素质。所以复习时采取“阅读—理解(思考)—记忆—练习—反思”的复习方式,才能在考试竞争中游刃有余。

  误区三:“我已复习妥当,考前不抱拂脚。”

  案例展示:所谓“临时抱拂脚”,本意是鼓励人们“工夫在平时”,现在却广泛被理解为“考前还看书往往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教育学考试中的确会出现不少需要记忆的内容,而且人的记忆很奇怪,有些遗忘遵从“遗忘曲线”,有些东西“说忘就忘”。所以教育学考前翻翻书还是比较有作用的,如果能碰上原题更好;如果实在没碰上,至少让你对教育学的知识保持临场熟悉感,考试时候也能更快进入到教育学的情境中。如果平时复习的时候,清楚自己的重点、难点、盲点,还有薄弱点,临考前再看看书效果更好。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考前不适宜两个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这个工作可以在平时多做,有利于互相交流、查补缺漏),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焦虑。

  误区四:“‘教育研究’只考大题,不必注意细节。”

  虽然统考中教育研究方法所占分值不多,但是对后续学习却有重要意义。运用常用的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等来探讨教育现象或研究教育问题,是一个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研究方法注重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尽量参与一些实践。由于很多考生没有真正参与教育研究,因此,在答题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在平时参与了一些教育研究,才能真正地将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答题时才能更加全面。此外,《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教育研究方法不考选择题,一旦考了选择题,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教育实验的类型、教育实验的格式、定量分析的方法、变量控制的方法等等知识点都是难度很大的考点。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教育学的备考误区”,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的持续更新!


考研教育学的备考误区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