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学考研复习要着重这三方面。

2022教育学考研复习要着重这三方面。


   2022教育学考研复习要着重这三方面。  2022的教育学考生已经开始备考了,教育学是一门很受欢迎的…

2022教育学考研复习要着重这三方面。

   2022教育学考研复习要着重这三方面。

  2022的教育学考生已经开始备考了,教育学是一门很受欢迎的学科。希望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下面考研小编整理了“2022教育学考研复习要着重这三方面”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精确区分专业课考查知识点的重要度层次

  教育学专业课的知识点很细致也很多,如果全部都理解并记住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都非常困难,同时这也是没有必要的事情。因为试题不可能将每一年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考到,所以将最大的精力放到最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点上对考生来说是最有利的。

  因此,考生就需要对考查的知识点进行重要度层次的区分了。只有区分了考查知识点的重要度层次才能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复习。因为暑期强化阶段一般需要考生进行两轮完整的复习,所以每一轮复习的时间很短暂,就更有必要精确区分专业课考查知识点的重要度层次。

  例如,在四个科目中,教育学原理科目需要花最大的精力去把握,因为它在历年的考题中都是分值最大的一部分,而教育学原理中的“课程”和“教学”两部分又是重中之重等等。

  (二)正确把握专业课重点部分的学习深度

  在区分出专业课考查知识点的重点之后,还需要正确把握的是不同重点知识点的学习深度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重点知识点都要花相同时间、都要掌握到相同的程度。

  例如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和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两者都是中外教育史中的重要知识点,内容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学习深度却不同。

  显然,对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要更加深度把握,而对夸美纽斯的掌握要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到他的班级授课制上面。因为卢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自然教育思想,而夸美纽斯最具代表性的贡献却是班级授课制。

  简言之,正确把握专业课重点部分的学习深度就是把专业课重点知识点再进行一词重要度区分同时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重要度层次确定其学习深度。

  (三)准确分析试题命题规律

  区分专业课考查知识点的重要度层次和把握专业课重点部分的学习深度这两部分工作和试题是分不开的,因为多数时候要确定知识点重要与否,学到何种程度是需要试题来作为参考依据的。

  毕竟此时的学习是一个备考过程,需要在较短的时限内实现成功应试的目的。在对试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解析的基础上,考生提高专业课分数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试题及其命题规律是必须把握的,但却不适宜过早开始关注,原因在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虽然是一种选拔考试,但是其考察的内容在今后的学习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

  因此,不能为了应试一开始就只识记试题重点考的内容而本末倒置将学科基础忽略掉。考生在此阶段要做的是对试题进行较好的解析。

  对试题的解析应该至少包括三方面:

  一是对历年试题的大致结构,如题型、分值、考察的主要内容、各题型的出题形式、角度等;

  二是试题考察的重难点和历年试题对不同部分内容的考察频次,简言之就是要找出重难点和考点;

  三是分析试题不同体型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这些都属于应试层面的内容,因此安排在暑期复习计划靠后的时段。同时考生可以在完成第一轮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先用2套试题进行分析,在完成第二轮复习之后,再用最后2套试题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最精炼、准确的命题规律为冲刺阶段进行全真模拟做准备。

  因为复习时间集中,其它学习任务最轻,暑假便天然地成为了考研复习的黄金时间。这一段黄金时间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下一轮复习,并与最终的结果紧密相关。

  因此,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安排各科的复习时间也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对那些还没开始第一轮复习的同学来说,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教育学考研复习要着重这三方面”的相关信息,预祝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更多考研教育学咨询尽在考研教育学频道!


2022教育学考研复习要着重这三方面。

    关于作者: admin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活着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admi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