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学考研: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2022教育学考研的小伙伴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掌握教育学知识点,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避免在复习过程中出现无效学习。以下是考研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教育学考研:心理发展及其规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节 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发展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心理功能的变化。
广义的个体心理发展研究的是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一般指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个体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内发论(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
心理发展完全由内部固有自然因素预先决定,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但不能改变节律。
代表学者:霍尔的复演说、弗洛伊德的性本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外塑论/经验论)
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否认了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
代表学者: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
(三)建构论
心理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
代表学者:皮亚杰
(四)社会文化历史论
心理发展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固有本能,受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制约。个体心理发展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其中言语和符号起核心的中介作用。
代表学者:维果茨基
二、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1. 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 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2.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阐明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它们依次发生,表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为:
(1) 阶段性。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代表该阶段特征的主要行为模式。
(2) 顺序性。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如: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 杂概括发展,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3) 连续性。前一阶段的思维模式总是要整合到后一阶段的思维模式之中,前后 阶段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
3. 认知发展的规律与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应当遵循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要以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性为基础, 既要看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注重选择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要考虑认知发展的连续性。教育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效果。
三、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1. 人格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理想、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两部分内容。人格具有独特性、统合性、功能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1) 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 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统一一致性, 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3)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当面对挫折 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4) 稳定性。
评论列表 人参与